|
|
| 新聞中心 |
|
全國首筆"中葡"碳匯交易珠海金灣落地 實現跨境碳匯零突破 |
| 發布人:碳匯林網 發布時間:2025-11-4 本文類別:新聞中心 - 國內動態 |
碳匯林訊 11月3日,全國首筆“中葡”碳匯交易暨粵港澳大灣區碳匯合作平臺簽約儀式在珠海金灣舉行。該筆交易以金灣本土特色物種金灘檉柳碳匯與葡語國家國際認證碳匯為組合,在澳門國際碳排放權交易所成功掛牌成交。
當日,珠海金灣企業邁科酒店通過購買“中葡”碳匯包,專項用于全運會低碳酒店項目,以國際化方式實現運營碳排放抵消。在金灣簽約現場,珠海聯港集團有限公司、澳門國際碳排放權交易所、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澳門大學高等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學能源經濟與環境管理研究室五方共同簽署《碳匯研究合作框架協議》。
1、突破:碳匯交易的新篇章
全國首筆“中葡”碳匯交易的成功落地,打破了地域與市場壁壘,為中葡綠色經貿合作開辟了新路徑。
碳匯是通過森林、海洋、濕地等生態系統,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儲存起來的過程。它所代表的碳資產通過市場機制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價值。
此次交易的“中葡”碳匯,包含了金灣本地碳匯與部分葡語系國家的碳匯。其中,金灣本地碳匯來自本土培育的金灘檉柳,監測研究表明,其碳匯能力僅次于紅樹林,高于其他鹽沼植物和海草床。
2、特色:金灘檉柳的生態與經濟價值
今年9月,廣東省土地學會權益管理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專業委員會首次將金灘檉柳納入濱海鹽沼碳匯計量與監測體系,推動金灣本土培育的特色生態產品加速實現市場價值轉化。
金灣區擁有豐富的藍碳資源,其中金灘檉柳作為本土特色物種,碳匯能力突出。目前,金灣區已在南水鎮南水瀝種植約5萬平方米金灘檉柳生態帶,成為碳匯資源的重要來源。
珠海聯港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開發管護的5萬平方米金灘檉柳生態帶,通過科學培育和監測,這些檉柳每年都能固定大量二氧化碳”。
3、創新:“一國兩制”框架下的機制探索
在金灘檉柳碳匯開發過程中,金灣區聯動澳碳所、廣碳中心,搭建“中葡”碳匯交易渠道。他們創新性地將境內的金灘檉柳碳匯與經國際認證的葡語國家碳匯進行組合,探索了在“一國兩制”框架下,跨區域碳資產的確權、互認、定價與流通機制。
該舉措以制度創新和跨區域合作為突破口,利用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獨特優勢。共同探索了一套跨區域碳匯交易規則、核算框架與監管模式,為國內碳匯項目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提供了技術范本。
金灣區與澳門國際碳排放權交易所合作,共同探索了一套銜接內地要求、符合澳門特點、對標國際慣例的跨區域碳匯交易規則。
4、合作:粵港澳大灣區碳匯合作平臺建立
此次碳匯交易不僅是一筆簡單的買賣,更建立了粵港澳三地長效合作的完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鏈條。
活動中,在金灣區發展和改革局牽頭協調下,五方機構共同簽署《碳匯研究合作框架協議》,建立“研究—開發—交易—應用”全鏈條合作機制,形成了優勢互補、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作為連接境內外碳匯市場的重要紐帶,澳門國際碳排放權交易所為此次“中葡”碳匯交易提供了專業支撐。借助澳門的平臺優勢,金灣藍碳成功對接國際市場,實現了生態價值的國際化變現。
5、前景:藍碳經濟的金灣樣本
珠海市金灣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陳遠志表示,金灣區依托金灘檉柳等特色藍碳資源,制定了專屬的碳匯計量方法學,這為碳匯資產定價提供了科學依據。
“此次‘中葡’碳匯交易的落地,正是我們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關鍵實踐。”陳遠志說,未來還將拓展更多有關金灣區紅樹林、檉柳、生蠔等藍碳物種碳匯在投資造林、改良土壤及司法領域等的跨境交易場景。
據珠海聯港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金灣區將繼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依托區屬國企成立跨境碳匯合作平臺,創新碳匯開發與跨境交易機制。
促進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開辟綠色產業發展新賽道,打造具有示范意義的“跨境碳匯交易金灣樣板”。
從藍碳資源挖掘到方法學研發,從跨區域交易落地到合作機制構建,金灣區正一步步將生態“存量”轉化為發展“增量”。隨著藍碳經濟的深入發展,這片水清岸綠的土地上,將持續書寫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新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