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聞中心 |
|
江西興國全面推進油茶林碳匯改革,探索生態價值轉化新路徑 |
| 發布人:碳匯林網 發布時間:2025-10-28 本文類別:新聞中心 - 國內動態 |
碳匯林訊 近年來,江西興國縣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油茶林碳匯”交易試點為契機,以“油茶林碳匯+”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抓手,積極探索“油茶林碳匯”生態修復機制改革。
2024年11月,興國縣首批4202.27噸油茶林碳匯在江西省贛林碳抵消平臺成功交易,按每噸50元的價格,開啟了“油茶產品+碳匯交易”雙收益模式。若按20年的碳匯周期計算,興國縣新造的17.4萬畝油茶林交易價值將超過5100萬元,平均每畝每年能為農戶增收近15元。
1、油茶之鄉的綠色蛻變
興國縣在2004年被原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油茶之鄉”稱號,享有“江南綠色油庫”的美譽。截至目前,全縣油茶林面積達69.7萬畝,其中老油茶林52.3萬畝,新造高產油茶林17.4萬畝。
作為江西省林業碳中和試點單位,興國縣深挖自身資源優勢,積極探尋油茶產業的低碳經營新模式。2022年,這里被確定為全省林業碳中和試點單位,開始了通過“油茶林碳”項目試點攻克油茶林碳匯開發技術難題的征程。
2、技術與制度雙輪驅動
為確保“油茶林碳匯”工作有序推進,興國縣率先從制度設計與技術突破入手,為改革創新夯實基礎。縣委書記領銜推進改革,縣委深改委專題研究并印發《興國縣探索“油茶林碳匯”生態環境修復機制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同時,成立工作專班,由縣委分管領導任組長、縣政府分管領導及公檢法機關主要領導任副組長,成員包括多部門負責同志。
技術突破是關鍵一環。2022年8月,興國縣依托江西省林科院林業碳匯科技創新團隊,成功編制了全國首個油茶林碳匯方法學——《興國縣“油茶林碳”項目碳匯計量技術指南(試行)》。這一成果填補了國內油茶林碳匯方法學領域的空白,為準確計量油茶林碳匯量提供了科學依據。
3、從方法學突破到碳匯交易落地
經過兩年的持續努力,2024年9月,《興國縣“油茶林碳”項目碳匯計量報告》通過專家評審。這份報告凝聚著無數科研人員與林業工作者的心血,為碳匯交易提供了精確的量化指標。
隨之而來的是2024年11月興國縣4202.27噸油茶林碳匯正式在江西省贛林碳抵消平臺登記并完成交易。
此外,今年在江西省“贛林碳”抵消平臺成功交易油茶林碳匯166.785噸,進一步擴大了碳匯交易成果。
4、創新生態賠償與監管機制
興國縣積極探索油茶林碳匯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修復的融合路徑。
針對破壞生態的案件,按照“等額碳匯”原則,引導當事人通過“贛林碳”興國碳匯抵消平臺認購相應數量的油茶林碳匯,以抵消其破壞行為造成的生態損失。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油茶林碳匯”專項基金監管機制,明確資金使用遵循“誰經營、誰受益”原則,實行專款專用。
同時,主動接受法院、檢察院、發改委、財政局、審計局等多部門監督,通過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確保生態損害賠償金規范入市。
5、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雙贏
興國縣將油茶產業列為全縣主導產業,制定《興國縣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通過強化政策扶持與資金保障,推動油茶種植、低產林改造、精深加工、市場流通全產業鏈協調發展。截至目前,全縣培育油茶專業合作社16家,引進精深加工企業1家,油茶產量連續3年穩定在5000噸以上。三年總產值均超19億元,輻射帶動6.2萬余名林農增收。
6、拓展碳匯應用場景
興國縣以“雙碳”目標為引領,積極推行“零碳會議”、“低碳辦公”等場景應用。以全縣大型會議活動為突破口,對會議全程碳排放量進行科學測算,通過倡導低碳出行、減少紙張使用等措施降低碳排放。同時,倡議與會人員通過“贛林碳”抵消平臺購買油茶林碳匯,中和會議剩余碳排放,成功實現“零碳會議”目標。
興國縣還通過進鄉村、進企業、進社區、進校園等方式,開展“油茶林碳匯”概念普及與政策宣講活動,讓綠色發展理念扎根人心。
如今,興國縣油茶林不僅是土地上的綠色屏障,更成為了一個可測量、可交易、可融資的生態資產。走進興國縣的油茶林,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氣息,林農們忙著護理這些能帶來雙重收益的“綠色銀行”。他們知道,這些樹不僅能長出飽滿的油茶果,還能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匯,換來真金白銀。這一切,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興國大地上的生動實踐。
|
|
|